[综艺戏曲][中国-剧情-1996-5.83G][百度网盘]
剧情简介
不2015年,有着“江南旗”之称的相声宝字辈演员张永熙在南京去世,早在1997年天津录制的《中国传统相声集锦》第二卷中,就有张永熙和赵世忠合作的9段相声。集锦从1996年开始录制,当时担任制片人的郑吉平说,那是一项“抢救”工程——精彩的传统相声段子以及还能原汁原味演出的老演员老艺人,“现在大家熟悉的《武坠子》《口吐莲花》等当时反而属于‘新鲜活儿’。更不用说《反七口》这类段子,差点导致录制工作夭折。”
著名相声演员刘俊杰当时担任策划:“当时我这样的‘年轻相声演员’,根本不知张永熙、高笑林等是谁。”两年的录像工作,为观众和相声后学们留下了珍贵的传统相声资料和范本,也让传统相声在天津得以复出。
在晚会相声“虚火”中的抢救工程
1996年,大家都在听什么相声?央视春节晚会上,马季、刘伟的《老少乐》,冯巩、牛群的《明天会更好》,姜昆、戴志诚和三地球迷合演《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以及王平、唐杰忠、王谦祥、李增瑞、常贵田、王培元的《一样不一样》,三段大活儿、一众硬磕的演员不及赵丽蓉的《打工奇遇》还流传至今。此时,《五官争功》《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等已过去经年了。在电台,播放大量的晚会小品录音的同时,相声节目当时还是以马季、姜昆等“十大笑星”为主的新相声——歌颂或讽刺。所谓传统相声,只有侯宝林、刘宝瑞的一些节目,马三立的作品则“新”“旧”参半。至于舞台相声,也是众多笑星走穴演出,电视屏幕里只是录播相声,掌声、笑声都很假。和越来越火爆的小品相比,当时的相声已经可以说是“虚火”了。
此时,原先在天津广播电台文艺部戏曲组的编辑郑吉平,被调到天津音像馆广电艺术开发中心工作,作为资深戏曲节目编辑,他已成功地策划了多次传统京剧专场的演出。就在此时,他将目光定格在传统相声上。“当时还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么一说,但是一个契机是中央有关于挖掘抢救民族文化遗产的指示精神。”以京剧为例,从1977年后,近十年间一大批传统节目和老演员复出,带给了京剧艺术再一次的青春迸发。在天津,相声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传统相声一词,现在普遍认为其来源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有过两次整理传统节目的工作。那时,马三立曾在天津电台录制了一批像《黄鹤楼》这类“无关痛痒”的传统节目。1961年左右,天津的首届津门曲荟及一次传统相声节目汇演,马三立、赵佩茹等老演员的表演引起了轰动,让完全唱新演新的曲艺舞台多了一抹传统的色彩——上世纪80年代,侯宝林直言“传统相声根在天津”。1996年5月开始,天津广播电视学会、天津广播电视艺术开发中心开始联合录制《中国传统相声集锦》。“北京发源,天津发祥。过去,99%的相声演员都‘出在’天津。”前49集主要约请的是天津的相声演员,由刘俊杰以及金文声提供参考名单。当时天津相声中坚力量马志明与黄族民、李伯祥与杜国芝、苏文茂和王佩元、魏文亮和张永久等固定“搭子”等都享名已久,功底深厚传统活儿数量可观,民间散落的退休演员、老艺人也不胜枚举。“不少人几乎已经快被观众们遗忘,比如田立禾、于宝林、冯宝华。”郑吉平记得拜访于宝林时,“老人家的厕所里堆满了蜂窝煤。”天津老百姓已经普遍使用煤气,于宝林虽然也用上了煤气炉子,但老人说“能省就省一些”。
录像的地点在音像馆的小剧场,舞台上大红的背幕上挂着一把大扇子、舞台一角悬上一盏宫灯、下场门摆着一盆绿植,铺着紫红绒布的桌子扇子、醒木、白手绢按照旧规矩放好。“小剧场能容纳200来人。”刘俊杰说,这些传统节目对于青年相声演员和曲校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且最直观的观摩学习机会,其他观众是一些相声爱好者。之前,天津曲艺团的相声队一直“难敌”鼓曲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鼓曲艺术家们早已恢复《子期听琴》《黛玉焚稿》《剑阁闻铃》等一大批传统曲目,而相声的演出,新老作品的比例在七三分,相声观众流失。这次录制传统相声,有些老演员还有顾虑,郑吉平记得,李伯祥就曾问他,真的能演?
被点名批评差点就夭折了
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当时我们是一边录制一边在天津电视台播出。”郑吉平介绍,每集大约一到三个段子不等,大约半个小时。先是在天津火了,郑吉平得到的反馈信息很让他兴奋,首先是一些老观众,“勾起了他们对过去相声表演的回忆”,再者是年轻观众:原来咱天津有那么厉害的老先生,这些段子都没听过啊……然而,令录制组意想不到的是,北京某些场合上,传来了一些人对天津恢复传统相声的严厉批评:这是倒退!那些破落玩意是对大众的精神污染!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东西再出现……刘俊杰告诉记者,当时在录制过程中很注意尺度和内容。刘俊杰在现场拿个小本子做记录,“很多老演员、老艺人的段子中,有好多旧时代的东西,容易引起不好的影响,我记录下来,后期播出时必须减掉。”像《抡弦子》《反七口》等段子,再次被提及是讽刺残疾人、拿伦理找乐。“我们干脆紧急召集专家、学者以及人民日报、天津日报等媒体,大家一起讨论传统相声。”结果,天津录制传统相声被认为是一项“功绩”,结论是:原汁原味展现了传统相声的深厚底蕴,折射几十年前市井人文景观。观众也发现,再次播出集锦片头也出现了“糟粕和精华并存”“展现相声技巧”等说明文字。
第一卷集锦一共有49集近百段,现在舞台上屡见不鲜的《口吐莲花》《闹公堂》《大上寿》等诸多节目,当时让观众们算是大开眼界了。“之前,大家都不认识田立禾老师,一段《抡弦子》,让人记住了。《武坠子》让观众看到,魏文亮的传统活儿功底,同时,顺带着也让魏文亮的姐姐魏文华再次出山,姐弟搭档《汾河湾》笑声不断……”郑吉平如数家珍,火了段子火了演员。“两卷集锦中,段子90%以上是第一次出现在电视中,绝大多数‘鲜为人知’,演员岁数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已近耄耋。每一个来录制的演员都有几十年的舞台经验。”在这第一卷集锦问世之前,对于相声只有俗称“四大本”的四卷文字版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而文字版和演出的实际效果是不一样的,裉节、尺寸、表演,不是仅从文字就能体会的,集锦则是一个活范本。1996年,郑吉平带着第一卷《中国传统相声集锦》参加了当年第二届中国电视节,这套节目归于“系列经典性文艺专题片”。“北方诸如北京、河北、东三省这些省级电视台都购买了版权,令我们感动的是,当时作为市级台的扬州电视台也买了我们的片子,他们说,天津做的这套东西专业、权威,我们不但要播出还要作为资料保存。”有人让刘俊杰也录几段,他连连摆手“不敢不敢”,联系北京演员是通过李金斗,也有人说,斗爷也录几段吧。“找乐?我的传统相声都是跟这些叔叔、爷爷们学的。”李金斗说。从第二卷开始,除了京津地区外,武汉、南京、济南、合肥等地的老演员也会集到天津来,这些宝字辈、文字辈的老先生们,所展现出来的亢奋状态让摄制组始料未及,刘俊杰说,当年真的安排医护人员时刻在现场准备着。表演欲望被压抑太久了,当年闯江湖跑码头的“把杆活儿”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人一起靠边站。在征求这些老先生要录制的节目时,大家列出的单子居然几乎没有重复的,这也让郑吉平和刘俊杰放下了心。“师父苏文茂告诉我,过去大家都相互知根知底。”
在茶馆里开始的相声演出
除了1997年录制集锦,在1999年,张永熙在郑吉平的邀请下为天津广播电视音像艺术开发中心的《逗你一笑》栏目录制了大量小段。后来大家看到还留着“长发”的郭德纲的几个小段,也正是在个栏目中录制的。郑吉平说,因为多种原因张永熙“有几段至今还在资料库里”。遗憾不仅在张永熙身上,还有几位老艺人、老演员最终和录制工作失之交臂,比如连笑昆,因为孩子病了脱不开身,还有武汉的康立本,“我们在武汉已经谈妥了录制的节目以及来津事宜,但我们先期回到天津却接到了康先生去世的噩耗。”
1997年下半年,第二卷《中国传统相声集锦》完成录制,共89集169段。集国内最优秀相声艺术家于一体、展现传统相声无可比拟的艺术风采、开创中国传统相声搬上荧屏之先河——现在看来,当时集锦的广告词作为其评价也相当恰当。参加录制的天津演员的段子超过了七成。有人曾开玩笑:“你们是为证明十大笑星没有天津人是不对的吗?”大家一笑了之,太看轻相声发祥地的底蕴和气量了。垫话、开门包袱、入活儿、甩底、现挂、返场;什么叫铺平垫稳三翻四抖、真正的说学逗唱是什么样……习惯了晚会相声的观众,目光回归相声表演的最基本也是最有魅力的表现形式。郑吉平认为,录制工作的意义就在于,把一批相声表演艺术家表演的将要失传的精彩传统相声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让后代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传统相声,相声的艺术魅力是如何产生的。时至今日,两卷集锦已是年轻相声演员和相声爱好者们欣赏、学习传统相声的范本。1998年,于宝林带领众多老艺人及弟子在天津的茶馆恢复了演出。2009年,一场原生态相声表演在天津举行,白沙撒字、集体演唱《发四喜》、面对面说相声、打零钱……天津,又带着观众穿越回相声撂地演出的江湖时代,当时张永熙90高龄,在天津完成了最后一次没有舞台的舞台表演。1996年、1997年,犹如蝴蝶效应一般,传统相声回归到观众中来。郑吉平说,这是个意想不到的事情,“但也只有天津,能做到也能做好这件事。”
张永熙唯一的要求是单间
刘俊杰说,寻找录像的老演员时,苏文茂也给列个单子做参考,张永熙就名列其上,“我连张永熙是谁都不知道,师父只告诉我,这个人能耐相当大。”摄制组一行到南京找到张永熙,张永熙已赋闲在家多年,“凉席上好几块补丁,70多岁的人还特别精神。”张永熙很激动,要把自己会的都贡献出来,“他从头到尾没提一个钱字。”刘俊杰说,可以带老伴儿一起去,张永熙表示不用,却提出要住个单间的要求,刘俊杰眉头一皱。
张永熙还缺少一个捧哏的搭档。他想找郭全宝,可郭的老伴儿身体不好,郭把所有活儿都推了。录制组提出了冯宝华、赵世忠等几个人选,张永熙选择了赵世忠。张永熙是北京人,久战江南,和侯宝林齐名,有北侯南张之称,又和刘宝瑞、关立明有“刘关张”的说法。张永熙尤其擅长柳活儿,学唱功底强,这次也报上了《京评越》《南弹北弦》《杂学唱》这类学唱节目。张永熙报上《京评越》被听成“清平乐”、《南弹北弦》被听成了“南甜北咸”。一直在录制现场的刘俊杰,也感受张永熙能耐大果是不假。“干净!利索!”是传统节目,但也有自己“拆洗”的新意,“这是久战江南逼出来的大能耐啊。”当时,也有几位老艺人太过激动,在舞台上都有些声嘶力竭,而张永熙挥洒自如,完全掌控着现场节奏。很少服人的马志明对张挑起大拇哥,而张也大赞马的《大保镖》等节目,“别人真比不了。”张永熙曾和刘俊杰打趣说,这是让我们这帮老家伙打擂台哦。这更是相声界一次难能可贵的大聚会。“刘文亨老师坐在轮椅上由老伴儿魏文华推出来,当时他已说不清楚话了,都是执手相看泪眼。”范振钰来到为外地来津老演员安排住宿的宾馆,找王长林喝酒。“半斤多下去,范振钰先生说不回家了,让我给找个房间。”可王长林聊天却正在兴头上,非要拉着刘俊杰说话。爷俩聊得起劲,突然听到范振钰大呼:“刘俊杰,要吓死我!”刘俊杰赶到房间一看,张永熙安静地躺在床上。看着刘俊杰一脸茫然,范振钰说,你等着,一二三,呼的一下,张永熙鼾声大起,一口气上不来时,他忽然从床上哗啦一下坐了起来,呼出一口气再躺下。“我给范先生换到别处。”转天,张永熙见到刘俊杰时有些不好意思:“吓到了吧。之前我提出住单间,我看你还面有难色,主要是我这个毛病啊,还真不太好意思跟你说。”
这些宝字辈文字辈的老先生向刘俊杰提出想见见“老祖”马三立。马三立是整个录制组聘请的顾问,接到聘书时就使活儿;“你们可别不顾我不问我。”刘俊杰到疗养院向“老祖”转达大家的意思,马三立夸他,有能耐,说相声的两个麻子(张永熙叫小张麻子,张春奎叫大张麻子)你都弄来了,“我去看大家,一次齐活。”马三立托付刘俊杰给谁谁代好,给两个麻子带骂吧。“带骂,那是多知根知底的关系。”
后来马三立不但来见了大家,还录了两个小段。
目录:
中国优秀相声集锦
001.《学评戏》魏文华、王文玉
002.《家庭论》田立禾
003.《山东二簧》魏文亮、张永久
004.《抡弦子》田立禾、刘学仁
005.《白吃猴》于宝林、冯宝华
006.《买桥票》田立禾
007.《哭的艺术》田立禾、刘学仁
008.《学大鼓》魏文华、王文玉
009.《师父经》于宝林、冯宝华
010.《下象棋》田立禾
011.《数来宝》马志明、黄族民
012.《庸医》田立禾
013.《拉洋片》马志明、黄族民
014.《女招待》田立禾
015.《托妻献子》田立禾、王文玉
016.《太平歌词》马志明、黄族民
017.《灯谜》李伯祥、杜国芝
018.《闹公堂》魏文亮、张永久
019.《大上寿》于宝林、冯宝华
020.《找堂会》魏文亮、张永久
021.《五行诗》于宝林、冯宝华
022.《山东话》王文玉、田立禾
023.《倒扎门》魏文亮、张永久
024.《劝架》田立禾
025.《洋药方》魏文华、王文玉
026.《铃铛谱》于宝林、冯宝华
027.《抚瑶琴》苏文茂、王佩元
028.《拔牙》田立禾
029.《白字县官》苏文茂
030.《怯讲究》李伯祥、杜国芝
031.《武坠子》魏文亮、张永久
032.《交地租》李伯祥、杜国芝
033.《反七口》魏文亮、张永久
034.《批捉放》于宝林、冯宝华
035.《灯谜》李伯祥、杜国芝
036.《醋点灯》李伯祥、杜国芝
037.《美人赞》魏文亮、张永久
038.《哭四出》于宝林、冯宝华
039.《茅房话》马志明、黄族民
040.《论捧逗》苏文茂、王佩元
041.《顺情说好话》苏文茂、王佩元
042.《汾河湾》苏文茂、王佩元
043.《侥幸心理》田立禾
044.《铡美案》于宝林、冯宝华
045.《摸摸涮涮》马志明、黄族民
046.《杂学唱》魏文华、王文玉
047.《怯剃头》田立禾
048.《五红图》赵伟洲、张金玉
049.《熬香瓜》田立禾
050.《夸住宅》马志明、黄族民
051.《俏皮话》田立禾、王文玉
052.《怯洗澡》王世臣、赵世忠
053.《窝头论》田立禾、王文玉
054.《汾河湾》魏文亮、魏文华
055.《学四相》王世臣、赵世忠
056.《数来宝》佟守本、郑福山
057.《帮厨》田立禾、刘学仁
058.《写对联》李伯祥、杜国芝
059.《窦公训女》田立禾、王文玉
060.《口吐莲花》王世臣、赵世忠
061.《连升③级》寇庚儒
062.《天文学》魏文华、王文玉
063.《大娶亲》马志明、黄族民
064.《学西河》于宝林、冯宝华
065.《相面》苏文茂、王佩元
066.《称谓》马志明、黄族民
067.《金龟铁甲》田立禾、王文玉
068.《傻子学乖》魏文亮
069.《卖布头》于宝林、冯宝华
070.《打元宵》马志明、黄族民
071.《朱夫子》王世臣、赵世忠
072.《答非所问》苏文茂、王佩元
073.《对座数来宝》佟守本、郑福山
074.《三国人物论》苏文茂、王佩元
075.《黄鹤楼》魏文亮、魏文华
076.《双字意》佟守本、赵世忠
077.《树没叶》魏文亮、张永久
078.《灯谜》魏文华、王文玉
079.《老老年》王世臣、赵世忠
080.《献地图》王世臣、赵世忠
081.《大保镖》马志明、黄族民
082.《揭瓦》魏文亮、张永久
083.《拴娃娃》王世臣、赵世忠
084.《怯算命》李伯祥、杜国芝
085.《学徒》寇庚儒
086.《训徒》田立禾、王文玉、刘学仁
087.《说大话》苏文茂、王佩元
088.《学四省》王世臣、赵世忠
089.《戏迷游街》魏文亮、张永久
090.《文章会》马志明、黄族民
091.《财迷回家》李伯祥、杜国芝
092.《渭水河》于宝林、冯宝华
093.《学梆子》魏文华、王文玉
094.《乌龙院》于宝林、冯宝华
095.《罗成戏貂婵》王谦祥、李增瑞
096.《赞马诗》杨少华
097.《失空斩》王长林、范振钰
098.《结巴论》高笑林、冯宝华
099.《卖挂票》马志明、黄族民
100.《算卦》田立禾
101.《买卖论》佟守本、范振钰
102.《学唱三曲》张永熙、赵世忠
103.《英台修书》张永熙、赵世忠
104.《绕口令》寇庚杰、寇庚儒
105.《讲四书》马敬伯、黄族民
106.《学京剧》高笑林、冯宝华
107.《山东斗法》徐德魁
108.《家庭方言》史文惠、王文友
109.《五行诗》苏文茂、赵世忠
110.《鸡冠花》马敬伯、黄族民
111.《学唱大鼓》张永熙、赵世忠
112.《地理图》佟守本、范振钰
113.《哭当票》高笑林、冯宝华
114.《人情话》马三立
115.《京评越》张永熙、赵世忠
116.《酒令》苏文茂、马志明、王佩元
117.《太平歌词》王长林
118.《黄半仙》寇庚儒
119.《学外语》苏文茂、王佩元
120.《四字联音》张奎清、刘英琦、徐德魁、郭世忠
121.《珍珠倒卷帘》张永熙、赵世忠
122.《小抬杠》寇庚杰、寇庚儒
123.《捉放曹》魏文华、冯宝华
124.《五兴楼》马敬伯、黄族民
125.《八扇屏》苏文茂、赵世忠
126.《骗术》田立禾、刘学仁
127.《开粥场》马志明、黄族民
128.《白字会》马敬伯、黄族民
129.《红鸾喜》王长林、范振钰
130.《粥挑子》高笑林、冯宝华
131.《吃月饼》杨少华
132.《南方话》史文惠、王文友
133.《过关》刘洪沂、陈惠增
134.《丢驴吃药》田立禾
135.《故事谜语》张永熙、赵世忠
136.《迷信论》田立禾
137.《天王庙》马敬伯、黄族民
138.《扒皮员外》王祥林、寇庚杰
139.《杂学唱》刘洪沂、陈惠增
140.《万人迷》佟守本、范振钰
141.《哭论》王谦祥、李增瑞
142.《滑油山》高笑林、冯宝华
143.《报菜名》马志明、黄族民
144.《学梁祝》魏文华、王文玉
145.《日遭三险》寇庚儒
146.《梦中婚》高笑林、冯宝华
147.《烧骨记》马志明、黄族民
148.《梆子杂谈》魏文华、王文玉
149.《传辈钱》刘英琦、张奎清
150.《遇皇后》刘洪沂、杨少华
151.《四管四辖》张奎清、刘英琦、徐德魁、郭世忠
152.《讲三国》高笑林、冯宝华
153.《卖五器》田立禾、王文玉
154.《圣贤愁》张永熙、赵世忠
155.《洪羊洞》王长林、赵世忠
156.《打油诗》王祥林
157.《南弹北弦》张永熙、赵世忠
158.《断弦》史文惠、王文友
159.《翻四辈》佟守本 田立禾、冯宝华
160.《武松打虎》王祥林、寇庚杰
161.《方言误》张永熙、赵世忠
162.《弦子书》田立禾、王文玉
163.《秦琼战关公》王长林、赵世忠
164.《江湖口》田立禾
165.《八大吉祥》马敬伯、黄族民
166.《珍珠翡翠白玉汤》寇庚儒
167.《白事会》马志明、黄族民
168.《打醋》苏文茂、王佩元